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情动态>> 智能化制造是大势所趋 企业要转变思路

智能化制造是大势所趋 企业要转变思路

时间:2013-10-28  来源:中国注塑机网  浏览次数:306

  导读:对于大部分市民和企业家来说,对制造工厂的传统印象,大多还存留在工人通宵达旦加工的场景,在嘈杂的环境中散发着工业化工材料的气味。在这种模式下,工人的工资并不便宜,一个焊磨工月工资可达5000元,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招工考验。于是企业开始探索智能制造,尝试引进工业机器人,减少人工。

  国家力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日前,工程院与国资委推介德国工业4.0战略,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此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该战略将首先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提出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行动,要面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智能制造需求,创新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加快实现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制造业探索智能化 机器人成焦点

  据初步统计,2011年以来,顺德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达110个,投资总额超30亿元,已有一定规模群体的企业触电智能化。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嘉腾市场部经理陈日腾介绍,在下周四的第二届顺德智博会上,他们和另外三所机器人研发企业联合起来,将展示无人工厂的一条完整生产线。据透露,目前顺德的机器人研发企业,能够制造搬运机器人、焊磨机器人,也有智能化冲压设备,这四家企业的系统配合,可使每个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实现无缝对接。

  经过近两年孕育,顺德制造智能化明显提速。盘点智博会参展企业名单可发现,目前顺德制造业智能化主要在机械装备、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发力,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新理念也逐步引进。冲压无人车间、无人注塑车间、超级机器人等纷纷涌现,美的集团、海信科龙纷纷引进工业机器人。

  除了机器人的开发,机械装备的智能化发展,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尝试了各种创新。均安一家传统服装企业就研发出智能裁缝,传统人工裁缝十分考验手艺和熟练度,机械裁缝在输入数据之后,可在20秒内将一条裤子的设定尺寸全部裁剪出来,再经过人工20多分钟的缝合,一条牛仔裤就能完工。在新技术的变革下,这家企业启动了72小时下单出货的DIY服装模式,消费者可在网上自己输入尺寸或3维展示,自己设计,再通过线下的智能裁缝完工。该公司老总透露,如今招工,是直接从高校招来30多名大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纺织工。

  智能化制造是大势所趋 企业要转变思路

  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劳力管理难度加大、污染大体力消耗大重复机械的岗位越来越难招人,找机器人来替代成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但是机械的模式令企业家不放心,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也在改变。产品多元化,每天的订单不一样,流程就需及时调整。业内专家表示,智能化制造是大势所趋,企业家不得不变,自然要面临一定的阵痛和适应期。

  从行业的发展来看,业界人士建议,由生产企业各自发展攻关技术,发展出来的机器人产品比较单一,应抱团发展,形成系统化,打造出一条条成熟的无人生产线,以满足不同制造业企业的需求。这方面空间还是很大的,资源可以很好整合,彼此也不是直接的竞争者。嘉腾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家在适应观念转变时,也应长远布局,目前顺德的智能化还在起步阶段,并非引进单个机器人或研发出一套智能化设备就是智能化生产,而是整个生产流程计算机和生产设备的有效衔接,这需要既熟悉生产设备又熟悉计算机的人才,未来这一块的竞争才是*激烈的。

  培育智能制造 创新生产模式

  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实施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推广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一批数控装备,实现装备性能、功能的升级换代。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推进重点领域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应用。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面向重点行业生产过程柔性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开发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

  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开展先进制造创新试点,推广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推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管控。拓宽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推进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和医疗等领域的率先应用。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建立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结合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发展特点,在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集成、管控衔接、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领域,开展关键环节集成应用示范。逐步推广重点行业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工厂试点建设,探索全业务链综合集成的路径和方法。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实验区建设。

  小编总结: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中国制造加紧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时代,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的不二选择。超级机器人、无人工厂、3D打印……一系列新潮理念不断冲击着企业家的思维。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下,联姻智能化,贴上高科技的标签,期待制造业华丽转身成新一代高富帅。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