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情动态>> 配套西部汽车产业 塑胶产业将受益

配套西部汽车产业 塑胶产业将受益

时间:2013-12-21  来源:中国注塑机网  浏览次数:354

  工业向西部转移塑胶产业新兴增长极形成

  近年来,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速越发迅猛,随着“十二五”规划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展开,全国工业格局重心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3年1月~9月,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量4460万吨,同比增长8.8%,其中西部地区产量增长*快,1月~9月西部地区塑料制品产量增幅高于东部地区近2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塑料行业的新兴增长极。

  汽车、笔电双轮驱动,塑胶产业迎来西部发展良机

  重庆作为西部的龙头,其辐射范围中西部广大地区。重庆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10大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西南*大的塑胶新材料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首座巨型化工之城—重庆恒胜化工品交易市场、中国西部塑料制品生态产业园相继落户重庆。重庆将成为全国塑胶产业*大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

  重庆是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摩托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两江一圈”内构建以长安汽车为代表、6家汽车厂商为脉络、1000家汽车零部件工厂为骨干的“161000”产业集群,建设产值超6000亿元的汽车生产基地。

  汽车工业是发达国家工程塑料应用*为广泛、使用量*大的工业门类,也是中国工程塑料*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每辆轿车平均使用塑料已超过300千克,平均占汽车总重量的20%.目前,中国每辆汽车平均塑料用量为150千克,约占汽车总重量的10%左右,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惠普、思科、宏碁、华硕、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等品牌及代工企业陆续进驻,形成了“品牌代工配套”的“56500”产业体系。到2015年将实现年产笔记本电脑上亿台,为亚洲*大生产基地。格力、海尔、美的、白雪、双鹿等家电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也纷纷在重庆落户。除此之外,夏朗手机、香港高迪集团等也投资巨资在渝建设产业园区……

  重庆成为众多塑胶企业进入西部市场的“桥头堡”。

  贸易配对进入西部市场新渠道

  为进一步深化深化笔电和汽车配套产业发展,重庆将在2014年3月27-29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塑胶与笔电产业、汽车产业贸易配对会,本次贸易配对会邀请塑料行业先进技术设备供应商、模具、塑料新材料企业,为重庆笔电、汽车零部件提供*新工艺技术装备和新材料。为双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做大做强塑料、橡胶等配套产业。

  贸易配对会同期将举办西部国际塑胶展经过九年的创新发展,大会已成为西部地区塑胶行业科技交流与投资合作的首要平台。上届展会展商超过300家、观众人数达3万人次。海天、威猛巴顿菲尔、西门子、史托尔兹、云天化、科乃而、宇进、文穗、双马、海达、纪威、佳明、海太、富强鑫等知名企业参会。2014第十届展会预计展示面积将扩增至3万平方米,展商数量达500家,专业观众将突破3.5万人次。

  轻质而坚固的设计是当前汽车发展的核心,汽车驶入“塑料时代”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更炫的是,*新的塑料板材可实现汽车从骨架到面板的全身塑料化。

  据全球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 Markets的报告,全球汽车塑料市场发展迅速,未来5年全球汽车塑料消费量将保持13.4%的年速增长,市值将由2012年的216.17亿美元激增至2018年的461.12亿美元。其中,2012年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汽车塑料消费*大地区,占总量的50.5%,其次是欧洲28%,北美11.3%.

  作为全球*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业内预计“塑料时代”下中国会成为各家争夺的焦点,因为无论是零部件商还是汽车厂商,都在不厌其烦地大谈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近年和中国汽车厂商合作后发现,本土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仅没有包袱,而且敢于使用新技术。对于很多外企而言,只有现在深耕,才有望日后获得更多份额。”拜耳材料科技全球总裁唐佩德接受采访时说。

  在我国的模具市场中,汽车模具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因为汽车、摩托车工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1931万辆,从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看,我国的汽车、摩托车工业进入了“经济起飞”阶段了,这样的产销量,必然带来强劲的经济内需,给汽摩模具带来巨大的市场。据行业专家介绍,汽车、摩托车工业每年有450多亿的模具需求量,而我们国家大型精密模具的制造能力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高中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大中型内外饰件塑料模具也是有很大的需求量。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汽车、摩托车覆盖件模具和大中型内外饰件塑料模具是今后我国汽车、摩托车模具的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出口的快速增长,塑料模具代替木材和金属,会使塑料模具在汽车、摩托车工业中的需求量大增,特别是新型材料和新成型技术的发展,使得塑料制品在汽车、摩托车工业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说,汽车、摩托车塑料制品的用量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发展的水平。比如说:德国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制品已经达到近300公斤,占汽车总消费材料的22%左右,是世界上采用汽摩塑料零部件*多的国家。而日本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也达到100公斤左右,而且他们更是将仪表盘等内部饰件全部采用塑料制品。

  目前,汽车、摩托车塑料制品的应用已经由普通装饰件发展到结构件、功能件。塑料原料的使用也已经由普通塑料扩展到跟高、更耐冲击性更好的复合材料或者塑料合金了,可以见得,随着塑料材质及其成型技术与工艺的提高,塑料制品在汽车、摩托车工业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必然会引来汽摩模具的大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摩托车模具产业规模很大,仅次于日本、德国、美国,但是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还偏低。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我国的汽车、摩托车模具制造业急需的精密、复杂冲压模具和汽车、摩托车模具、轿车覆盖模具件等模具,仍然大量依靠进口,模具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多亿美元。汽车、摩托车模具的大型、精密、复杂等技术含量高的大型注塑模具,因总量也供不应求,每年进口20多亿美元。

  由以上的国际国内形势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摩托车模具制造行业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而且我国的汽车、摩托车模具制造生产要向着更高效、更节能、产品质量性能更好的方向发展,生产出具有集复杂、坚固、优质表面、形体新型等优点的汽车、摩托车模具产品,带动我国整个模具市场的发展。

  我国汽车、摩托车模具行业加快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步伐,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到日益发展的中国模具市场,纷纷进入到中国汽车、摩托车模具市场,很多国际知名的汽车模具企业、摩托车模具企业也都陆续进入中国,且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非常迅猛,速度也非常快,所以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定会逐渐得到较好的解决。

  展望未来,由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总体良好,国内汽车、摩托车模具各主要用户行业仍将持续以较快速度发展,汽车、摩托车模具也必将持续高速发展。

  汽车用零部件按照原材料不同有可分为金属类零部件、塑料类零部件、电子类零部件。

  常见的塑料类零部件塑料原料主要包括:PP、PE、PVC、ABS合金、PC、PA、EVA或聚氨酯等。不同车型外饰中塑料零部件用量占全车总塑料用量百分比不同,据不完全调研,经济型中占25%-28%;中端车型占20%-22%;高端车型中占15%-18%.

  现如今汽车行业发展的首要特征是轻量化和环保,而用塑料制作零部件恰好可实现以上目标。其中有实验数据显示,用塑料零部件可减轻车身重量至少10%,相应燃油消耗可减6-8%,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3%.因此以塑带钢可减量与节能共实现。

  汽车塑料化是当今国际汽车制造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当前车用市场需求已转向重量更轻的运动型多功能车、小型货车和其他轻型车辆,这将促使车用材料向更轻质化发展。轻型车辆市场对树脂如尼龙、聚丙烯、聚氨酯和其他工程塑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约占树脂市场需求总量的30%以上;对聚乙烯醇缩丁醛的需求量约占其总需求量的85%以上。

  近日据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称,未来5年全球汽车塑料消费量将保持13.4%/年速度快速增长,市值将由2012年的216.17亿美元激增至2018年的461.12亿美元。

  2012年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汽车塑料消费*大地区,占总量的50.5%,其次是欧洲(28%),北美(11.3%),以及世界其他地区(10.1%)。

  在塑料品种中,聚丙烯消费占到总量的37%,其次是聚氨酯(PU)(17.3%),ABS共聚物(12.3%),复合材料(11.5%),高密度聚乙烯(HDPE)(10.8%),聚碳酸酯(PC)(6.8%)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4.4%),由于这些材料具有已成型加工性能,相对其他材料价格更便宜而且易得。

  为了满足汽车轻量化发展需求,如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塑料和聚合物已经在汽车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内饰,外饰,汽车引擎盖下部件大面积使用。汽车塑料作为汽车轻量化的**替代品,不仅可以提供了优异性能,如优异的抗冲击强度、易于模具加工、更加美观,与传统材料如高速钢(HSS)和铝合金的汽车零部件相比,可以减少重量。

  汽车塑料化的优势

  **,汽车材料应用塑料的*大优势是减轻车体的重量。轻量化是汽车业追求的目标,塑料在此方面可以大显其威。

  第二,塑料成型容易,使得形状复杂的部件加工十分便利。

  第三,塑料制品的弹性变形特性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对强烈撞击有较大的缓冲作用,对车辆和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第四,塑料耐腐蚀性强,局部受损不会腐蚀。

  第五,塑料可根据塑料的组织成分。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