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注塑机生产巨头恩格尔公司市场分析报告显示,1990年全球注塑机产量为33,700台。然2011年该数据飙升至94,320台,较此前上涨近3倍。
在1990-2011这短短的12年时间里,中国无疑是全球注塑机行业的领导者。1990年中国注塑机年产量为4000台,12年之后其年产量增至50,000台。
尽管此前全球注塑机发展走势见好,然恩格尔公司认为,自2012年以来,全球注塑机市场需求正在悄然下降,这将进一步导致其产量的缩减。
需求方面:自2011年达到历史高峰后,中国2012年注塑机市场需求降至45,000台,预计2020年将减少到35,000台。在此期间,恩格尔公司认为,美国注塑机市场需求也会相应减少,由8030台减至7000台。
与此同时,恩格尔市场分析师指出,随着市场需求临近饱和,全球注塑机产出也会相应减少。数据显示,2012年全注塑机产量由此前的94,320台减至90,000台。预计2015年这一数值将降为80,000台。
“与此前相比,近两年来中国注塑机市场需求有所下滑。然其高性能注塑机需求却在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对注塑机质量要求有所提高。而高性能也是未来全球注塑机发展趋势。”恩格尔CEO Peter Neumann说道。
早在一年前,Neumann在为恩格尔在华子公司开幕剪彩时就曾表示:中国市场是全球注塑机的未来。这里的注塑机市场商机无限。即使全球注塑机市场面临需求缩水的尴尬境遇,中国这一全球塑料行业发展*快的地区也能为恩格尔注塑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空。
随着包装产业的迅猛发展,产品的包装不再是以单机完成一道道工序、生产效率极低的作业过程了,取而代之的是:包装流水线及包装自动线。不过,我国包装机械生产线目前处于依赖进口的状态,还需自主研发创新突破围城。
目前,国内的包装机械行业仍然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已经阻滞了行业的发展脚步。经过长期的市场扩张,行业已经进入了调整和整合的稳定器,这也加大了改变的难度。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饮料和啤酒包装机械,至今引进的势头仍是有增无减。这些机械大多是高速自动化生产线,可靠性强,产量高,部分设备是目前*为先进的机型。
据了解,目前美国的包装机械品种繁多、设备先进,但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他们还在不断研制和开发更先进的包装机械设备。目前较先进的包装机械主要有吹塑机、注射成型机、纸盒和塑料袋加工成型机;各种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液态商品包装机;成型、充填、计量封口机和装卸托盘机;用于箱、桶容器的拉伸裹包机;各种控制质量的选别机;对包装性能进行试验的检测机;清洗机、消毒机和生产大型瓦楞纸箱的自动生产线等。
美国不但开发先进的包装机械设备,而且还非常注意对包装缓冲材料,如胶带、捆扎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研制和开发。现在生产的包装缓冲材料、聚乙烯和聚丙烯低发泡材料,可根据不同包装商品的需要进行选用。这些材料在造型、结构、裁切等方面多种多样,既能保护商品,又可节约包装原材料。
这些生产线的引进,使中国部分饮料和啤酒企业的包装水平得以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同时,中国包装机械的生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灌装、封口一体化设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包括塑料饮料瓶、无菌包装成型设备和贴标机在内的包装生产线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已可以满足中型企业的需要,部分已经可以替代进口设备,并且出口量逐年提高。
成套大型生产包装线依赖进口的状况急需改观,同时技术上对引进的过度依赖一直是阻碍国内包装机走向国际化市场的大石,国内很多大型的知名生产厂家已经拥有了独立的研发能力,让我们的设备能够更高一筹,并且我们国家现在也给予科研成果很高的评价,给予大力的财力的支持,未来让中国的品牌也能够驰骋世界。
未来,包装机械将朝着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节能、低耗、环保、节约生产资源都将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市场竞争能力。而我国包装机械企业需认识到其中不足,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断加强国产包装机械的市场竞争力。
2014足球世界杯和2016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巴西举行。如今该国各场馆的基础设施正在火热建设中,对塑料的需求大量增加。
据巴西塑料行业协会透露,2013年巴西首季度塑料市场需求比去年同期上涨近3%,全年改性塑料市值增至150亿雷亚尔(70亿美元)。
另外,该国汽车制造、塑料包装等行业逐渐复苏,也推动了巴西塑料行业的发展。2010-2011年期间,巴西塑料机械出口,不过2012年出口额有所下滑,至7950万美元。2012年巴西塑料机械进口额为6.69亿美元。
监测数据显示,12月23日国内聚乙烯价格主流报价在11750-12050元/吨,维持上周末水平,而上周(12.16-20)国内聚乙烯市场出现回调,市场报价普遍下滑100-300元/吨,跌幅0.96%.
有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聚乙烯现货市场供应压力普遍较大,而需求预期降温,预计聚乙烯供需矛盾短期仍呈激化态势,后期价格不排除有进一步回调的可能。其主要原因是:其一,12月份厂家整体检修任务不重,开工率较高,鉴于此前聚乙烯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塑料生产商进一步提升库存;其二,进入淡季的塑料需求显疲软。
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我国钛白粉产能由34万吨/年增长到262万吨/年,产量由31万吨/年增长为181.2万吨/年,接近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产能和产量的年均超过15%,远高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速,成为世界**大钛白粉产销国。
产业结果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2011年,全国钛白粉生产企业70余家,总产量共181万吨,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其中四川龙蟒、山东东佳和河南佰利联(17.99,-0.21,-1.15%)等3家企业位居前3名,产量均超过10万吨,产能和达到43.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8%,较上年增长1.9%.
同时,前1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8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7.3%,较上年增长1.5%.前2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123.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8.0%,较上一年增长2.6%;前3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14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1.5%,较上年增长1.3%.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金红石型钛白粉占比不断增加。1998年以前,我国的钛白产品以非颜料级的搪瓷和焊条为主,颜料级产品占比较低,金红石型产品只起点缀作用。2011年金红石产品产量达到132万吨,比上年增加48万吨,增长50.7%,所占全国钛白粉总量比例为73.1%,较上年增加15.9%;与之相比,2011年锐钛型钛白粉产品产量为42万吨,比上年减少13万吨,增长率为-24.1%,所占全国条百分总量的比例为23.5%,较上年减少14.4%.
目前我国人均钛白粉年消费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到1/3,行业发展潜力巨大。2011年的调查表明: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钛白粉总产能262万吨/年,比上年增长了7.8%,在建产能200万吨/年,加上各企业拟建产能,预计在“十二五”末,全国钛白粉总产能将增至50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