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情动态>> 2014年我国塑料加工业面临新形势

2014年我国塑料加工业面临新形势

时间:2014-02-10  来源:中国注塑机网  浏览次数:313

       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塑料加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以消费品为主快速进入生产资料领域的重要转型,成为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为一体的新型制造业,现正进入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的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在这样的新发展阶段,我国的塑料加工业面临着新形势。

  一、塑料加工业已初步完成了数量主导型发展阶段,发展重点由注重量的增加,转到质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上,加快转型升级。

  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日趋增强,塑料加工业发展环境、机遇发生重大变化。

  三、在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发展转型期后,塑料加工业也随之进入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十一五”期间,塑料加工业平均年增长20.1%,而2012年仅增长8.99%,今年前三季度增幅比2012年又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

  四、产业区域布局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目前部分产品出现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这说明塑料加工业供给能力还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和变化,供给能力升级迫在眉睫。

  环氧氯丙烷行情持续走低、国内工厂严重亏损。据专家介绍,2013年,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市场行情持续走跌。在行业形势*为惨烈的7月份,市场价格*低点跌至9100元/吨,大量工厂成本压力下停车避损。

  随着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不断激化,不少工厂无奈选择长期低负荷运行以缓解出货压力,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单位成本。由于生产技术及产能规模等原因,部分中小工厂成本线较高,当市场价格接近或低于其成本控制线时,只能停产以避免亏损,个别工厂两年来长期处于停工状态,市场闲置产能增加。

  据专家不完全统计,13年全年国内环氧氯丙烷工厂平均开工率仅三成上下,其中:传统丙烯法工厂除山东海力及其子公司江苏海兴,其余工厂多处于停车闲置状态;甘油法装置开工状况同样令人堪忧,大多数生产商全年平均负荷不到五成。

  自2013年圣诞节以后,东南亚的PET市场需求一直处于偏淡状态。受中国春节即将到来的影响,其需求走势或将进一步降低,加之不断下跌的原材料成本,预计短时期内东南亚PET市场需求持续呈现出疲软态势。

  为增加销量,许多PET生产商被迫下调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PET价格。但是实际上,整个亚洲的买家持观望态度,等待出现更低的价格,因而整个PET市场交投清淡。

  上周,东南亚PET进口价较此前下跌20-30美元/吨。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市场价格下降,主要是由于惨淡的市场需求、有限的交易量及不断下跌的原料成本等三大因素共同导致。

  此外,有消息称印尼政府正考虑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韩国、新加坡的PET征收反倾销税。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