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注塑机巨头海天国际控未来几年的核心战略

注塑机巨头海天国际控未来几年的核心战略

时间:2014-06-25  来源:中国注塑机网  浏览次数:653

  上海–注塑机巨头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未来几年的核心战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标准机型。

  执行总监和首席战略官Helmar Franz对记者解释说:“我们不会进入所谓工程技术的陷阱–即过度追求高端复杂,系统一体化,这种趋势让机械行业带入了非常狭隘的境地。虽说这一领域确实存在,而且对某些应用来说确实很适用,但并不能代表70-80%的市场。”

  他说,绝大部分客户需要的仍是标准机器,为此他希望为塑料零件开发带来去神秘化。

  他重申道:“我们日益重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而不是一味追求工程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能带来很高的可能性……有许多新创新都很棒,但并非切合实际需求。”

  “走标准路线,着眼业绩,我认为这是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大挑战。"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国际橡塑展(Chinaplas)上,海天推出了高性能版本的天隆塑机,锁模力范围为170-480吨,适用于多腔和薄壁包装等应用。海天另外还推出了高性能版本的天虹机型,锁模力为1000-1600吨。JUII/h注塑机把模具区域空间扩大了20%,可采用更大型的模具,还带有一个经改良的锁模装置适用于重型模具。

  Franz强调说,这些机器仍属于标准机型。

  标准机型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包括成本优势和缩短交货时间。他说,对于锁模力不超过260吨的较小型塑机,海天4周内就能交货。他补充说:“在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市场上,客户购买机器的时候希望尽快拿到设备开始生产产品。”

  对于更大型的塑机,比如标准的2000吨注塑机,交货时间大约为3、4个月。

  伺服液压的天隆系列机器是海天*畅销机型。“我们在过去6、7年里售出了10万多台[天隆塑机]。二板的天虹系列在去年初推出了第二代机型,全年销量猛增40%,下半年增幅更是超过了60%。”

  执行"标准机型"这一战略的同时,海天还在重新定义其*终市场。

  当被问及其*大的下游行业有哪些时,Franz的回答是:"大批量部件。"

  他解释说,注塑商通常服务于不同的行业领域。“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不会只生产汽车零部件。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会相应地转变业务重心。汽车行业现在发展很好。但如果出现衰退,客户就可能开始改变方向,更换模具,开始生产其它行业的零部件。"

  他补充说,所以,海天不根据下游市场来划分机器种类,而是通过注塑件的尺寸、形状、复杂性及材质来划分塑机的。

  他在中国国际橡塑展上接受一对一采访时告诉《塑料新闻》:“这一概念得到了客户的赞赏。”

  海天旗下的长飞亚公司也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具有集成液压装置的新款全电式塑机。这一锁模力为40-230吨的Zere系列可让加工商方便地从液压机升级到全电式塑机,同时继续使用原有模具,大幅提高精密度。

  海天还公布了其宁波两座新厂的*新进展。面积12万平方米的春晓工厂将在本月投产。该厂主要生产全电式塑机,年产能*高为1万台塑机。通途路2号工厂占地15万平方米,将着重生产大型二板塑机。一期施工现已完成,工厂将在2015年全面投产。

  面对中东、北美地区乙烯和煤制烯烃新发展给我国乙烯行业带来的冲击,近年来,国内乙烯企业努力化“危”为“机”,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收率以及新产品开发上下功夫,谋求新发展。

  首先,国内乙烯企业首先在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据了解,国内乙烯装置的成本首先是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70%~75%,其次是能耗成本,然后是人工成本。以扬子石化为例,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将芳烃厂液化气、尾气、干气、炼油厂丙烷以及乙烯装置自产丙烷、丁二烯装置和塑料厂装置尾气等10多种轻质原料相继引入乙烯装置,变肥为宝。仅歧化干气,2013年就累计回收上万吨。去年以来,扬子石化吨乙烯原料成本逐月下降,月度吨乙烯原料成本还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胜奖。

  同时,国内乙烯企业还在降低能耗上下功夫。燕山、齐鲁、茂名等乙烯企业通过优化工艺操作,提高裂解炉热效率,回收火炬气等措施,不断降低乙烯能耗。而新投产的武汉乙烯共有11套生产装置和系统配套项目,定员仅为995人,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内乙烯行业先进水平。

  国内大乙烯企业,一版都配套有聚乙烯装置,在新产品开发上,国内企业都不遗余力。以扬子石化为例,该公司研发的氯化聚乙烯系列专用料产品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且创造了国内产能**、销量**,全球第二的奇迹,连续4年累计销量达到18万吨。作为PVC塑料优良的抗冲击改性剂和综合性能良好的合成橡胶产品,氯化聚乙烯专用料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领域,每吨产品比普通的聚乙烯产品价格高出近千元,在市场竞争中有着很强的优势。

  而天津石化则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积极研发市场需求量小儿附加值高的“小产品”,先后完成了20余个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企业生产空白。茂名石化则始终坚持“**注重有市场,第二注重有效益,第三注重有前景”的原则,以每年推出十个新品的速度实现产品差异化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乙烯市场的好转,目前国内乙烯装置开工率也在大幅上升,国内乙烯装置基本上处于满负荷运行,同时继续在挖潜增效上下功夫,装置绩效水平在不断提高。

  由四川自贡拓利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紫外光固化聚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中试项目,日前通过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验收。

  该项目使用国产原料,采用二步法合成技术,实现了聚酯丙烯酸酯预聚物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有效控制,满足了光固化精密涂层对该类树脂的要求,完成了50升稳定的放大实验。经鉴定,该技术处于国内**水平。应用技术合成的树脂产品制成的UV固化精密涂料,经过企业试用,性能稳定,可替代进口产品。

  日前,Sabic(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成功推出其首批可再生聚烯烃产品组合。据悉,该产品经由权威机构论证,其各项指标均符合ISCC Plus的严格监管要求。

  Sabic方面表示,此次推出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可再生PE及PP两大类。近年来,全球包装行业对可再生材料的需求日益膨胀。为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同时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Sabic斥资研发出了该种新型可再生聚烯烃。

  当谈及*新推出的产品组合时,公司LDPE业务部经理Mark Vester说道:“通过Sabic专利生产技术,我们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可再生PP和PE.这样不但避免了与食物链直接争抢原料,而且还实现了废物利用。”

  此外,Vester表示,该种新生代聚烯烃性能与石油基产品类似,甚至更为优异。“这一产品组合将为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塑料生产及包装行业注入新鲜血液。”Vester补充道。

  Sabic是中东地区*大、盈利*多的非石油公司,在同行业(化学品)中仅次于德国的巴斯夫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荷兰利安得巴塞尔工业公司,其年均营业收入超过400亿美元。作为全球大型聚合物和化学品出口商,Sabic在工程塑料行业占据重要的领导地位。

  华峰氨纶13日公告,已签订铁路聚氨酯固化道床项目合作协议,一旦项目成功实施后,公司有望进入铁路配套供应商行列,该项目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华峰氨纶内部人士对此表示,目前产品已在试用阶段,进展顺利。

  该内部人士是在回应大智慧通讯社提出的该项目何时能产业化时作出上述表示。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人士表示,从公告上猜测,2014年该项目实现产业化可能性不大。

  华峰氨纶公司方面透露,聚氨酯固化道床采用原料为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组合料混合液体。中国聚氨酯联盟网总经理郑发山对此表示,该技术使用的主要原料有可能是粗MDI和硬泡聚醚组合料。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并在国内实现产业化生产,利于整条产业链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拥有粗MDI生产能力的上市公司仅万华化学、聚醚相关上市公司有方大化工、联创节能、红宝丽等。

  华峰氨纶公告称,项目所需技术主要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和上海华峰新材料研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在国内尚属首创技术,拥有较高技术门槛。另据大智慧通讯社了解,此前,德国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和德国佛伦伯公司联合开发的聚氨酯泡沫固化道床,在德国铁路伍尔兹试验段采用,在道砟稳定、道床减震和降噪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行业会议之后,昨日(14日)粘胶企业集体上调粘胶短纤价格,上调幅度约为200元/吨,或为1.67%.

  该人士表示,三友化工、澳洋科技以及富丽达等公司都参与了此次的会议。目前主流中端报价为12600元/吨,高端报价在12800元/吨。

  该人士还说目前粘胶短纤企业的平均产销在八成左右,开工率也在八成,库存约为20来天。但是其亦指出,目前粘胶短纤的下游不是很乐观。

  有分析指出,连续涨价将缓解相关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状态。曾有业内权威人士表示,4月10日以后,虽然下游棉布的价格并未提高,但是成交量上升,环比增长,厂家的库存也不断被消耗,预示着下游开始慢慢复苏。这将有利于上游的粘胶短纤。

  另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年中的下一个旺季是8、9月份,“到时候可以期待一下”,或有望迎来另一波的提价。

  安信证券曾发布研报称,假设粘胶短纤均价上涨1000元/吨,可增厚三友化工、澳洋科技每股收益分别为0.16元、0.28元。

  其实,在4月下旬粘胶企业曾在北京召开粘胶短纤行业会议,也就提价达成一致,当时提价500元/吨,幅度约为4.24%.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