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相关其它>> 宜黄塑料产业基地 政策优惠促转型

宜黄塑料产业基地 政策优惠促转型

时间:2015-03-26  来源:中国注塑机网  浏览次数:244

  宜黄拿到“江西省塑料产业基地”金字招牌一晃就过去7年,塑料制品产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层次较低,品种单一。其次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令业界头痛的是产业链不完整,配套能力不强。对此,高盛塑业林总深有感触。他向记者介绍,该县虽然形成了塑料产业集群,但距完整的产业链还有一定距离。由于缺乏从事塑料技术的专业研究机构,使得整体产品科技含量难以提高,另外原材料的缺口也比较大。不仅如此,前不久,厂里一台设备出了故障,需要更换一个配件,但在当地根本找不到,*后只有远赴温州购买。

  宜黄塑料产业基地 政策优惠促转型

  “随着原有电力价格优惠政策的取消,倒逼塑料制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政府也加大力度,对重点塑料制品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扶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聂发来说道。

  据悉,近年来,宜黄县制定了塑料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成立了塑料制品产业领导小组。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围绕节能增效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并引导同类企业整合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要素,实行强强联合。同时,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塑料制品企业的信贷投入,并规定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每年为塑料制品企业担保融资总额比例不得低于35%,切实帮助塑料制品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财政在年度工业发展基金中拿出500万元作为塑料制品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园区内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奖金和贴息补助。

  走进新恒丰塑业拉丝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员工的身影已不多见,只有零星几人在流水线上操作,往日车间人头攒动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一条长50多米的生产线只需一名工人操作就行。公司岑总介绍道,去年上半年企业斥资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淘汰了第二代圆织机,生产线全部更新成第六代圆织机,不仅产能提高了近30%,用电量也下降了近一半。去年企业创产值超过1亿元,上交税金700多万元。

  高盛塑业林总回首10年创业路,*大的感触就是:园区塑料制品企业建立了行业协会,大家齐心协力搞科技创新。2012年,高盛塑业自主研发的防喷灰新型水泥包装袋,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开创了该县塑料制品企业自主研发专利产品的先河。事达塑业通过科技创新,现已拥有自营产品出口权,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100%销往国际市场,生产规模为华东地区*大。志达塑业是全省**家生产塑料吨袋企业,也是全国仅有的五家塑料吨袋生产企业之一。

  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和县里一揽子扶持政策,宜黄塑料制品产业迎来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目前,该县已形成了“塑料回收造粒—塑料编制—塑料机械制造”产业链,产品覆盖编织袋、网眼袋、塑料吨袋、塑料机械加工、日用塑料及农用薄膜等,年利用废旧塑料20余万吨。

  成熟的产业发展不能缺少完善的服务体系,宜黄县的决策者对此有充分认识。目前,该县正积极进行塑料制品交易市场、塑料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塑料制品物流网络配送中心等建设,以*快速、*便捷的服务为塑料制品企业提供物流支撑。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