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目前兴起机器换人热潮,跟机器人设计研发相关的企业有非常大的招聘需求。”日前,东莞市斯玛特自动化科技公司的招聘展板上列出了工程师职位,还有30多个空白,这让斯玛特的HR十分焦虑。跟广深比较,东莞对机器人设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还很欠缺,一场招聘会下来,任凭HR多么努力降低门槛,还是没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像斯玛特一模一样的从事机器人行业的企业,遭到工程师难招的困境不在少数。在本年诸多招聘会上,更多的从事机器人行业的企业在进行大规模招聘,尤其是能招到胜任研发设计机器人的工程师。在机器人行业中,一将难求的招聘窘境十分普遍。
从逐低成本到逐人才
资本一直是追逐低成本而居的,然而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机器换人热潮兴起之际,企业迫切需要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工程师人才,很多机器人企业开始四处追逐人才。日前,东莞中顺自动化器材有限公司就像科技园区发出请求,希望能借助科技园区的资源,招揽人才组建研发团队,升级其旗下的系列产品,以适应整个市场需求。
中顺自动化董事经理杨友斌说,中顺自动化2006年在虎门成立,为了吸引人才、拓展市场,已经三次迁址,每次都往东莞科技人才*密集的地方靠近,以求找到既懂市场,又懂电机这种跨行业的人才。
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顺自动化就是在这样的市场大潮中诞生的一家电机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顺的前身“虎门阳明电机五金商店”开始进军电机行业,作为台湾阳明电机在我国大陆的代理商,直到今天,中顺自动化的主营产品都是这个品牌的电机产品,包括温控器、计数器、可控硅模块、光电传感器、近接传感器、计时器等。
随着东莞制造业继续升级,对产品精密度、品质等要求越来越高。杨友斌说,公司下一步就是要组建研发团队,对原有部分代理产品进行升级。过去产品有一些技术上的缺陷,打算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创新,争取可以找到技术人才解决缺陷难题,有所突破。
杨友斌说,2014年以来,我国电子元件行业整体来说虽然发展稳中有升,但仍面临产能不足、结构亟须调整等严重挑战,电子元件在前行的道路上亟须转型升级。
杨友斌说,随着协同机器人、感应充电、3D打印等能改变传统思维跟行为规则的高新技术相继出现,企业需抓住这一巨大机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所以,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白热化。他感慨:“人才真的很缺”。
招聘扩容,股权改革留人才
同样面临高技术岗位招聘难题的还有德尔工业。自2013年5月入驻东莞南城将来,“德尔工业& rdquo;爆发,不只年销售业绩增长了一倍,还成立了新的分公司——东莞市斯玛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抢滩智能装备市场,接连中标多个重点工业服务项目。
德尔工业总经理张文化说,目前,世界工业已经开始迈向4.0时代。他说,基于信息通讯技术跟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完成新的制造方式,其本质是要完成“智能工厂”。2013年末,国家工信部发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东莞市也于2014年8月发表了为期三年的“机器换人”项目,每年2亿元财政资金将使用于资助企业实施产业升级。
随着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得到广泛应用,让业内惊呼“工业机器人的时代”来了,不少企业开始盯准智能装备市场这块蛋糕开始发力。在工业服务领域沉淀十多年的张文化果断成了斯玛特公司,在不影响德尔工业主营业务的同时,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具有注塑机器手、自动导引车系统等拳头产品。
同时,斯玛特也跟合肥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设计创新院等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开发出了多项智能控制系统跟自动化设备,德尔工业成为了能服务整条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商。
要想为客户给予专业的综合技术服务,专业的团队还需扩容。当下,斯玛特具有十几个工程队,工程师也增加到了50多人,目前能承接的业务也加大了好几倍,追求跟其合作的跨国公司、国企纷至沓来。
“有点忙可是来了。”斯玛特一位HR表态,当下,公司对研发设计工程师做出了不少预算,进行大规模招聘。可是本年以来,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当下也在通过猎头不断挖掘合适的人才。
“将来的一段发展期,*为重要的还是怎么样引进、培育跟留住人才。”斯玛特HR表态,当下,德尔工业已经开始了公司的股权改革,希望能用完善的培训提高体系、激励机制、产学研合作吸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并留下,为将来的发展储备更丰富的人才。
“这两年主假如不断加速人才的储备,加强智能化控制系统跟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快公司的股改,提高整个公司的关键竞争力,将来希望在5年内谋求上市。”张文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