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描述,在西洪庙村一处泡沫塑料加工机工作坊内,堆积成山的饮料瓶摆满院子,该加工作坊主要是将饮料瓶粉碎后再清洗。现场执法人员表示,除无证无照经营外,这家塑料加工作坊清洗饮料瓶排出的污水还会污染附近水源。作坊主也坦言去年曾被关停过一次,风头过后,又重新开始加工。
现场执法人员介绍,4日下午查处的6家加工小作坊都属未经环保部门环评许可擅自经营行为,根据济南市工商局市中分局和市中区环保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责令小塑料土小加工企业停止一切经营行为的通知》,现场责令其即日起停止一切经营加工活动。“对于拒不停止经营加工活动和不自行拆除设备的,将由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拆除设备,拉闸限电”。

违规泡沫塑料加工机厂近期被拆除
“这个加工作坊此前曾被媒体曝光,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后对其采取叫停措施。”现场执法人员介绍,这种泡沫塑料加工作坊主要是气味污染。回收的泡沫先经过高温热熔,然后冷却,之后再进行切割,制成塑料颗粒产品。高温热熔过程会产生聚苯乙烯等有害气体,长时间这种环境下工作,肯定对人体有害。目前这种加工作坊到底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多大危害,还需作进一步检测。
随后,在七贤村又发现两家类似加工作坊,多数都是外地人租用村里房屋经营,一台泡沫塑料加工机,设备相对简陋。“我们也知道这种气味污染环境,而且长期在车间干活对身体也不好,甚至还有致癌的可能,但是为了生存,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在七贤村开加工作坊的杨先生说,他的小作坊平均三四天生产一吨塑料颗粒成品,每吨废旧泡沫回收价在6000元左右,成品售价在7000元左右,一吨能挣1000多元。据了解,这种塑料颗粒成品用途广泛,白马山附近小作坊加工的成品主要销往北园、长清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