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杭徽
通讯员邵坚金传宝
以“机器换人”跟“两化融合”为关键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跟主平台,近两年来,秀洲新区企业纷纷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步伐,以此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保持健康发展。
减员、增效、提质……通过“机器换人”,秀洲新区企业的产品、装备跟制造水平,正向着智能、绿色、服务、安全方向加快发展,企业关键竞争力也在“机器换人”中得以继续提高。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更多的秀洲企业感受到了“机器换人”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机器换人力促企业减员增效
走进嘉兴敏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注塑车间,一台台abb机器人正在按照程序,将玻璃、卡扣跟导轨等部件一一抓起,并迅速递送到注塑压膜机内,不到两分 钟时间,一个汽车后三角窗就生产出来了。整个经历已经完全不需要工人操作。据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明,在进行“机器换人”前,这样一台注塑机至少要配备2名工人。“我们整个注塑车间,共有46台注塑机,这样算下来,人员减少了至少几十人。更为重要的是,机械操作让生产的可控性更强,产品质量自然更有保证。”
作为秀洲汽车零部件的领军企业,敏实集团嘉兴敏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卓越的产品质量始终是敏胜持续竞争优势的一大资本。怎么样确保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敏胜的一个重要选择,就是通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除了注塑车间,在敏胜公司的各个车间都能够感受到“机器换人”带来的变化。在涂装车间,通过引进自动化静电喷涂项目,完成了无尘化、自动化涂装;在检测车间,通过引进两台abb机器人设备,完成了自动影像检测。通过“机器换人”改造,敏胜汽配的产能提高了2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0%,合格品率提高了30%。
跟敏胜汽配一模一样,在秀洲新区的企业中,通过“机器换人”完成减员增效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福莱特通过实施全自动光伏玻璃生产流水线改造,完成减员457人,产能从每天0.9万平方米增加到1.25万平方米;兴嘉汽车通过实施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改造完成减员70人,产能提高了150%;润强医疗器械则通过精密过滤器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改造,完成减员200多人的成效。
机器换人引领工业“智变”发展
行走在生辉照明smt(全自动表面贴装)制造中心的参观通道,透过玻璃,只见偌大的车间整齐地排列着一条条由印刷机、锡膏检测仪、贴片机、回流焊、自动光学检测仪等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据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明,通过投入上千万元对12条生产流水线进行“机器换人”改造,采纳自动检测、视觉定位、可编程控制器、位置控制等技术,并结合机械手作业,生辉照明完成了led组装生产的全自动化跟智能化。
作为嘉兴led行业的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向来是生辉照明*明显的标签,而设备更新则是生辉照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企业要持续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而通过‘机器换人’项目进行装备更新,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正是这些创新的重要载体。”这个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而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生辉照明还对企业管理流程实施了信息化再造,使企业从设计、采购、仓储到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完成了系统集成协同,企业向着现代化智能制造模式方向越走越快。
目前,通过“机器换人”的大力度推进,更多的秀洲企业跟生辉照明一模一样,向着“智变”发展的方向加速前行。数据显示,1至7月,秀洲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5.61亿元,增长2.52%;实现工业生产性投资52.15亿元,增长15.13%。当中,在工业投资中,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份额达64.15%;全区实现“机器换人”技改投资37.8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2.64%,全区规上企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面达到60%。同时,上半年,全区规上企业亿元增加值从业人数同比下跌7.2%,部分企业生产效率更是成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