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广东兄弟橡胶公司在广州成立,标志着我国橡胶工业的开端。百年后,青岛科技大学被称为我国橡胶工业的黄埔。作为全国设立橡胶专业*早的高等院校之一,当下已成为中国橡胶工业人才培育的摇篮,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青岛科技大学成为我国橡胶工业摇篮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汪传生教授,作为这个校橡胶加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以踏实肯干,着力进取的精神为我国橡胶黄埔增添浓墨重彩。
我国是全球**橡胶大国,橡胶消耗量及轮胎等主要橡胶制品产量多年稳居世界榜首。橡胶制品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军工、航天航空航海、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
我国橡胶工业近几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凸显。以轮胎行业为例,当下轮胎行业产能过剩,不少技术装备急需换代升级。汪传生说,中国轮胎行业产量居世界**,但生产总值没有美国固特异一家公司的产值多。问题核心是,中国生产低附加值轮胎太多,而高附加值轮胎的生产技术少且落后。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的普及,轮胎等橡胶制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是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及其橡胶制品会更多。据世界环境卫生组织统计,世界废旧轮胎积存量已达30亿条,并以每年约10亿条令人惊诧的数字增长。以废橡胶为代表的黑色垃圾跟以废塑料为代表的白色垃圾,怎么样有效解决堆积如山的黑白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严峻感染,缓解跟改善地球村环境感染压力,成为发达跟发展我国家严峻面临的、亟待突破的共同课题,也已成为当下世界性科研难题。
当下废橡胶*终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掩埋、焚烧、裂解等方法。掩埋成本低、技术简单,但容易造成长 期有害的二次感染。焚烧能源回收效率低,同样造成空气严峻感染。美国、欧洲已严格禁止运用这两种可谓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处理废旧轮胎。裂解是当下*理想的*终处理方法,不只感染小,又能将废橡胶、废塑料还原为炭黑、燃料油等化工产品,完成*有效能源回收。正是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科研及产业化应用的可喜成果,2011年汪传生第二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成果完善了废旧橡塑制品循环利用的相关理论,使科研成果及时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喜人。
目前针对废橡胶、废塑料裂解技术进行研究的国家不少,但真正可以完成工业化的极少。2004年汪传生及其科研团队开始跟山东济南友邦恒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这个项目全方位技术合作,以理论指导实践,至今已经获得可喜的成绩。济南友邦研发制造的裂解设备及生产流水线,大批量出口并进驻欧洲,这是中国大型环保技术及装备首次进军欧洲市场,同时建设了若干符合欧盟环保标准的裂解示范工程。美国也已经引进了济南友邦十几条生产流水线。这标志着这个裂解技术及成效,当下在世界范围处于实质前沿率先水平。
汪传生不想满足现状止步于此。他信心十足地表态,下一步我们力争完成轮胎整胎进军设备裂解,改变当下先把轮胎切割破碎后再裂解所花费的大量时间跟能源消耗及设备造价高的问题。别的,油品的进一步提升跟炭黑的高值化应用,将是今后的科研关注点。